睡前用 Kindle 看上几页书一直被我用来替代睡前玩手机,这么久以来都运转良好,但是昨天看了一本书后,我竟然失眠了,让我不得不对睡前读的书进行思考。
起因是最近读的两本书,《无名的裘德》和《活着》,作为伟大的悲剧作品,无疑是值得赞誉的。但是很不幸的是,我都是在晚上睡觉前读的,前一本还好,到最后悲剧的高潮部分我是在白天读掉的。而《活着》,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从11点半打开书,一直读到了凌晨1点半,2个小时读完了福贵的故事。然后就陷入了失眠状态,怎么也睡不着,可能是福贵的一生太过悲情,每一个人都很善良,面对再多的苦难也不会放弃生命,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死去,而福贵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父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到最后外孙,历经了种种磨难,最后很平静地向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余华的笔触是质朴、流畅的,以第一人称只是将事实客观地叙述出来,但是带给人的震撼却是实打实的,而且久久无法平静。
然后我就想到了睡前该读什么的问题,这些书好是好,但是夺走了我的睡眠😓。回顾我的睡前读物发展史,最开始我是拿社科历史类的书助眠。道理大家都懂,这些书都是属于看了就犯困的,就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一样。但是后来我的兴趣开始转向了社科历史,这种低效的读书方式是我不能容忍的,因为无法吸收书中的观点和知识。于是社科历史开始转到了我的纸质书或者pdf阅读上。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大部头。起因是瓦西里·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这本书被称作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讲述了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苏联一个家族中各种人物的命运,其中有大学教授、飞行员和士兵。这本书的篇幅直追《战争与和平》,我从2020年6月一直读到11月才读完,其中还包括去重庆的高铁上的11个小时。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上那么几页,一方面是因为翻译很好,读起来基本没什么障碍,另一方面在情节上也不会有太多起伏,不会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最后的结局也算不上好,但是由于更多的是强调对于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揭露,所以还算能控制住。
后面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又读了一些推理小说,像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杀手·疾风号》,基本上都是些比较温暖的推理。后来想到既然都已经读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不如直接去读读本尊。于是开始啃托翁的巨著。也差不多是从9月份读到12月,快3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在19世纪初的俄国。不得不说,《战争与和平》真的适合作为睡前读物,首先它描写了是遥远的俄国,包括上层社会的社交、进步青年人的思考以及底层大众的勤劳善良,还有战争的残酷和人的渺小,这些议题都是能够引人思考但又不致陷入太深;然后就是故事的推进是随着拿破仑战争而来的,不会有太多的情节跳跃,基本上读完一节就可以随处停下,这样就可以随时放下睡觉;然后其实《战争与和平》是历史和小说的结合,不仅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而且有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也许是《战争与和平》让我太过满意,于是我开始对名著小说产生了兴趣。我先是盯上了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这三本「哈代三书」,于是我挑了其中的一本《无名的裘德》来读。虽然读之前就知道哈代是著名的悲剧作家,但是觉得毕竟那个时空离自己比较远,应该可以不受影响。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悲剧的力量远超我的想象,读完裘德的最后一章「回到基督寺」,之前有的「虽然裘德很惨,但我还能承受」想法直接溃堤,我两天了都没缓过来。最好笑的是,读完裘德,我竟然又挑了一本中文的悲剧小说,余华的《活着》来读,结果就陷入了开头我所说的失眠状态中了。
经过这么一折腾,我对睡前读物的选择大致也有了一个判断,最好是以下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