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读过的书中值得推荐的 12 本书。

历史类

《隳三都》、《祥瑞》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36328/

非虚构历史写作的两本书,分别是《隳三都》:讲述蒙古灭金的围城史,以及《祥瑞》,讲述王莽如何从一个外戚集团的边缘人物成为新朝的皇帝最后灭亡的历史。

这两本书都将目光投向了相对比较冷门的历史时期,金朝末年也就是南宋的中后期以及西汉和东汉中间的新朝,一般人只知道有金和新朝这两个朝代,对于这段时间内具体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却知之甚少。而这两本书则是充分利用了史料,以一种历史非虚构的叙事,将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展现在读者面前。

大多数人的历史知识的来源都是初高中的历史课本,可能还包括高中语文试卷里的文言文阅读😂。但是历史课本的问题是太过于统一,按照时间顺序将大的政治事件以后世的眼光进行筛选展示,重点强调其重要性、对后世的意义等,却忽略了解读的多样性、详细的前因后果、事件间的联系等。所以,除了历史课本外读一些历史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对历史人物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印象,以及成王败寇的一元化评价,真正了解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经济文化背景下,历史人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做出抉择的原因。

《危机与重构》、《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

从年初的《将无同》开始,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中国古代史的书籍。《危机与重构》是李碧妍的博士论文整理出版的,主要介绍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形成格局,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不得不说,唐朝从安史之乱以后的历史确实算是冷门,大部分人可能都只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却不知道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又延续了一百五十余年。藩镇制度就是唐朝得以重构的关键制度。从河南、河北、关中、江淮四个地区的藩镇讲述了地方与中央的对抗和妥协,以及中央如何通过藩镇对自己的核心区域进行控制,维持自身的权威。与纯粹的历史叙事不同的是,这本书将作者推敲史料的论证过程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将历史学家「侦探」式的推理和联想过程付诸笔端,让人直呼精彩。

《东晋门阀政治》和《秦汉魏晋史探微》是田余庆先生的两本专著。前者是对东晋时期特有的政治形式的开启、发展直至衰亡进行了整理和定论,算是门阀政治的集大成研究。后者则是先生研究秦汉魏晋史的一些论文的集子,很多的思考都独具一格,从史料中看出一般人所不能得的东西。虽然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读史并不能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有足够的积累,又能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推演,论证,形成自己的论点,但是读读像田先生这样的大家的文字,总能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如何去利用自己获得的资料,如何去对待别人的观点。

小说类

《天下骏马》、《战争与和平》

我的阅读习惯就是从阅读推理小说开始的,这一年也读了不少推理小说,但不知是口味变叼了还是审美疲劳,觉得推理小说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从下半年开始,读了一些小说,像是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无名的裘德》、《活着》等,重新喜欢上了读小说。

小说与其他的书籍最大的不同是你很容易陷进去,真正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情,进而好几天都走不出来。就像有人戏称余华是「把痛苦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很多书读了以后经常会沉浸在作者营造的世界中,感受主角所思所想。所以这也是我不太想读小说的原因,因为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共情的人,毕竟小时候看完一部电视剧如果是 Bed Ending 都会好几天才能走出来。但不得不说,小说确实有其魅力在,它能凭空营造出一个世界,这世界里有景物、有社会文化、有生动如你我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像一个参观者一样,在脑海中亲身经历这一切。

这一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小说,一本是我读的第一本麦卡锡的小说,《天下骏马》。中文名翻译得很好,我一开始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被这个名字吸引。《天下骏马》是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穿越》和《边境上的城市》,主要讲述了美墨边境上的牛仔的故事。在这个系列中,对于西部的风景,牛仔们的理想主义和侠义心肠,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真实、善良的人都有着充分的笔墨。特别是随着牛仔们,想象着骑着马,为了一个信念,风餐露宿,千金一诺,来往于美墨边境,颇有些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侠客的风骨。

另外一本《战争与和平》自不用多说,托翁的巨著,每晚用 kindle 读上几十分钟,大概读了快4个月才读完。 其实小时候也因为阅读名著的缘故读过《战争与和平》,但大概是少年版吧,不仅篇幅上大幅缩水,而且很多情节都不完整。如今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再读《战争与和平》,能读到的东西自然更多一些。在读卫国战争相关的片段时因为联想到抗日战争反而显得非常有共鸣,安德烈、皮埃尔的理想主义和个人挣扎也触动颇深。托翁对于人民的力量的歌颂,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贵族老爷们的享乐、愚蠢和自以为是的讽刺,也都入木三分。

旅行文学类

《重走》、《另一片天空下》、《失落的卫星》

这一年里我喜欢上的题材还有旅行文学。最开始是读刘子星的《失落的卫星》,每天晚上睡觉前读那么一段,思绪跟着作者飘到了遥远的中亚。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沉淀,独特的文化习俗,还有迷茫困惑的人们,虽然不能亲至,跟随着书里的文字,也能极大地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自己未曾想到的内容。最精彩的还是那些中亚特有的景色描写,那些山、河流,沙漠和村庄,天空和银河,让我很多个晚上都能进入香甜的梦乡。

《重走》则是另外一种旅行,它是作者沿着当年西南联大湘滇黔旅行团从长沙转移到昆明的路线,一路拜访前辈们曾经驻足留连的地方,跨越时空与当年的师生对话。这段旅行对于作者来说不仅是一段放空自己,重新思考自己未来规划的行程,而且也是将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经历重新书写,展现到世人面前。这种既有沿途风景变化,也有历史文化沉淀的旅途最吸引人。同样的还有罗新老师的《从大都到上都》,也是沿着元朝的古辇道,追寻当年遗留下来的痕迹,与历史上曾经发生在这段辇道上的故事发生共鸣,同样很有魅力。

《另一片天空下》则是相对比较冷门,我也是在微信读书上用无限卡白嫖的,虽然很厚,但是读来却完全不觉得枯燥。作者从英国出发,环绕地球一圈,从中亚、非洲、亚洲、澳洲、太平洋群岛、美洲最后回到英国,沿途拜访各个国家的古迹,联想当地的历史文化,引申历代学者的记述。跟着作者的笔述,既增长知识,又能放松心情,是一段非常愉悦、有价值的游览经历。

经济类

《置身事内》、《小镇喧嚣》

下半年在同学的推荐下读了兰小欢老师的《置身事内》,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顺着每章末尾的推荐找来了《小镇喧嚣》、《以利为利》、《大国大城》、《治理中国》等这些书来看。《置身事内》作为一个引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行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或多或少地与地方政府的扩张也好开发也好沾上关系,但却很少去了解政策法规背后的原理,以及地方政府做出这些决策背后的原因,包括历史遗留、内部行政体制等。这本书虽然不会让你一下子成为中国经济的专家,但只要能够引起你对中国经济的兴趣,让你关注背后的政策、发展过程,就已经成功了。

《小镇喧嚣》则又是另一种风格的书,更像是一种非虚构,是作者在小镇进行田野调查的见闻和思考。虽然写的是本世纪初的中部小镇,但很多问题现在看来还有其典型性,并未过时。通过对村、镇两级各种干部的采访,以及亲身参与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作者对乡镇一级的政府的很多特点进行了总结,既精准又发人深省。比如“政府的任务靠「擂」,农民的事情靠「媒」”,村干部和乡镇证权的关系用“跟从、借重、应对和平衡”8个字概括,乡镇干部和农民是「开发的政治学」和「缠闹的政治学」,「弱政」与「刁民」的相互促进与恶性循环等。